查看完整版本: 全球街拍达人们都是谁?

阿斯兰 2008-8-1 09:28

全球街拍达人们都是谁?

我们总是在为那些纽约、巴黎最新出炉的街拍图片叹服。耳目一新的搭配风格、恰如其氛的街景、路人一瞬间最奇妙的表情、以及巨大的图片量,让我们不禁猜想,躲在这些摄影机后面,等待着捕捉美丽的“FACE HUNTER”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下面,让小编带你去认识捕捉街拍的摄影师们。

[b][color=#ff0000][size=18px]NO.1 欧洲面孔捕手:伊万.罗迪克[/size][/color][/b]

[img]http://img1.qq.com/luxury/pics/9557/9557638.jpg[/img]
专事街头拍摄的伊万.罗迪克说他拍的不是时尚,而是风格。

“时尚有关衣服,风格却是身份认同。我从不会因为一件衣服好看而去拍摄,我是被人的魅力与独特吸引。”

[img]http://img1.qq.com/luxury/pics/11967/11967611.jpg[/img][align=center][b]伊万.罗迪克的博客Facehunter[/b][/align]
时间长了,连街上的流浪汉都认识他。伊万.罗迪克(YvanRodic)脖子上挂着个相机,整天在他喜爱的伦敦Soho区溜达,他是个街头猎人,像印第安那.琼斯一样搜寻他的宝藏:一个戴着灯泡改造的项链的小伙子,或者一个身披手绘涂鸦披肩的姑娘。不是每个怪人都会让他激动,他讨厌戴太多配饰的家伙,弄得自己好像一篮水果,也不想拍摄马戏团成员,更厌烦浑身大牌“装在套子里的人”。

他的拍摄原则真有点高深莫测,不屑解释按下快门的那个瞬间,那需要人、背景、天气和光都刚刚好,就像一种化学反应。他说他拍的不是时尚,而是风格,“时尚有关衣服,风格却是身份认同。我从不会因为一件衣服好看而去拍摄,我是被人的魅力与独特吸引,照片呈现的是人、背景与风格的综合体。光拍衣服太不好玩儿了,在大牌袭卷全球到处都是‘克隆人’的街上,找出那些卓尔不群的才叫有趣” 。

[img]http://img1.qq.com/luxury/pics/9557/9557675.jpg[/img][align=center]伊万.罗迪克街拍作品[/align]
伊万.罗迪克并不是个时尚摄影师,应该说,他的职业是“[b]全职街拍博客[/b]”。这个出生于瑞士的法国人原来是个广告公司文员,2006年开了个名叫“FaceHunter”的博客,专贴他拍到的街头型人。好像是向摄影界的采样学大师致敬——专拍水塔的贝歇夫妇,或者法国建筑影像收集者尤金.阿杰,伊万.罗迪克采集的是城市里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穿衣法则。他没有被摄影圈接纳,却意外受到时尚小圈子的青睐:FaceHunter成为众多街拍博客中最有名的一个,有了数目惊人的固定读者群。他加入自己的观点与筛选,开始接到《Elle》、《GQ》、《Vogue》、《People》的照片约请,还参与录制时尚电视节目,干脆辞了工作旅居伦敦。他的博客上正挂着绝对伏特加的广告,一张典型街拍风格的姑娘肖像,广告语是:“在绝对的世界里,街头就是T台。”

可以想象,伊万.罗迪克在街上巡行时一定带着机警又甘美的表情,在回答本刊记者采访时,他说现在已经练就了超凡的眼力和腿脚功夫,不会漏掉任何一个眼皮底下的型人,而其他一切,也都跟最初很不一样。那个作为圣诞节礼物的索尼卡片机已经被换掉,现在的武器是佳能Powershot G9,配备莱卡镜头,人们总是更信任大块头的相机。

阿斯兰 2008-8-1 09:29

[img]http://img1.qq.com/luxury/pics/9557/9557661.jpg[/img][align=center]伊万·罗迪克街拍作品[/align]
[img]http://img1.qq.com/luxury/pics/9557/9557690.jpg[/img][align=center]伊万·罗迪克街拍作品[/align]
原来仅仅每个人拍个两三张,现在要拍15~20张。他会征询拍摄对象的同意,摄影风格参照荷兰摄影师里涅克·戴克斯塔,介于抓拍与摆拍之间,“我的意思是说,我会让他们摆出某种姿势,又抓住一瞬间自然的状态”。他每天只在街上大约待3个小时,其余时间用来筛选和上传照片,不是每张照片都会出现在他的博客上,他也经常收到失望的抱怨信,原来他是个搞采样的,现在就像个真正的苛刻的时尚杂志编辑,不能姑息不完美。他绝对不使用PS。为了防止错失那些锦衣夜行者,他在伦敦的公寓门口还悬挂了一台自动照相机,睡着的时候也能拍下过路人。

他说自己已经成了一个“职业”时尚工作者,却不同于传统,“时尚业以前是直线条的,设计师设计服装,一小部分快乐的精英时尚编辑被邀请去看秀,然后在杂志上像写‘圣经’一样发布趋势,这是大众获取时尚信息的唯一方式。现在有了博客,每个人都能成为媒体,传统媒体正在失去力量。在网络上时尚灵感随处可见,触手可得。我努力使我的博客成为一个圆滑的杂志,也许我那些普通人模特比平面媒体上穿着价值1.5万美元成衣的瘦骨头架子更有力量,他们让更多人感到时尚和美丽与自己息息相关”。

阿斯兰 2008-8-1 09:30

[b][color=#ff0000][size=18px]NO.2 纽约客着装速记员:斯科特·楚门[/size][/color][/b]
[b][color=#ff0000][size=18px]
[/size][/color][/b]
[img]http://img1.qq.com/luxury/pics/11967/11967667.jpg[/img]

与潮流青年伊万迥然不同,纽约摄影师斯科特是个典型的美国绅士。因此,他的街拍作品看上去更贴近他的简洁、低调的风格。

[img]http://img1.qq.com/luxury/pics/11967/11967772.jpg[/img][align=center][b]斯科特·楚门的博客The Sartorialist[/b][/align]
伊万·罗迪克的同道不计其数,齐名的有[b]美国人斯科特·楚门(Scott Schuman)和他的博客“The Sartorialist”[/b]。一个博客可以被《时代》周刊选为设计界最具影响力的百强之一,这是在过去完全无法想象的。这个名叫theSartorialist的博客,每月拥有一百万读者,轻松超越诸多主流时装杂志的发行量。而美国著名的出版集团CondeNast成了吃螃蟹的第一人,代理起这个时装博客的广告来,首个合同在2007年9月开始执行。

[img]http://img1.qq.com/luxury/pics/11968/11968807.jpg[/img]

其实,theSartorialist无他,唯图多尔。这个名叫斯科特·楚门的美国人,是个时装工业的“老炮”,整天在世界各地飞,在街头拍了许多有型有款的“潮人”照片,日日上传至博客。2006年5月,men.style.com率先委约他以衣着光鲜的“型男”为主题,拍摄一系列街头快照。进而style.com也相中了他。如此月月积累下来,读者甚众,影响力日盛,style.com的幕后老板Conde Nast便索性代理起了这个明星博客的广告业务。

阿斯兰 2008-8-1 09:30

[img]http://img1.qq.com/luxury/pics/10738/10738408.jpg[/img]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最红的时装编辑之一,[b]美国版《ELLE》资深时尚编辑(Senior Fashion Editor)——Kate Lanphear,[/b]就是The Sartorialist发掘的。每当时装季,在著名的街拍Blog“TheSartorialist”中,总能看见一个身影,顶着一头沙宣式的白色短发,穿着齐脚踝的高跟短靴,面无表情的盯着你。后来,在“人肉搜索”之下,Kate曝光于广大网络时尚痴面前。

现在,在时装周上能被斯科特拍到,并上传到The Sartorialist上,是全世界时尚编辑为之奋斗的目标。

和伊万·罗迪克这个巴黎人的BLOG相比,在“TheSartorialist”这个以纽约人为主的BLOG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另外一种风格,体会两个城市人之间的差别:一个很颓废,一个很阳光。事实上,在整个欧洲的年轻人中间追捧的是:颓废,纤瘦,拗造型;而在美国,阳光,舒适,宽宽大大才是王道。

阿斯兰 2008-8-1 09:31

[b][color=#ff0000][size=18px]NO.3 来自异乡的中国潮流观察员:费志远[/size][/color][/b]
[b][color=#ff0000][size=18px]
[/size][/color][/b]
[img]http://img1.qq.com/luxury/pics/11968/11968874.jpg[/img][b]费志远的博客Stylites in Beijing[/b]

在北京工作的美国人[b]费志远(Nels Frye)[/b]把街拍图片放在自己的博客上,他偏爱的主题似乎是老北京风情与现代风格的碰撞,博客专门设了个链接叫“胡同”,里面年轻人的时髦打扮和背后灰灰的砖墙形成了奇妙对照。

[img]http://img1.qq.com/luxury/pics/11969/11969250.jpg[/img]费志远作品

“北京女孩子穿带闪光的衣服太多了,我一般都不喜欢。但是这个女孩子‘闪耀’的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与很多街拍网站的风格不同,费志远的网志[b]Stylites in Beijing[/b]显然更用心也更精致一些。他并不是简单地放上一组照片,再起一个“某年某月某处街拍15p”这样的标题了事,而是一般每天只更新一张街拍照,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评论上:“在这个有太多可怕的蕾丝的城市,能看到这样动人的穿法还是挺好的。”“他们只穿阿迪达斯、Mango和VeroModa这样的品牌——但是在我的印象里,Vero Moda已经做了很多本地化,十足是一个本土品牌了。”

[img]http://img1.qq.com/luxury/pics/11969/11969317.jpg[/img][font=楷体_GB2312]费志远作品“可爱的一对儿”们:左边是胡同里的北京情侣;右边是来居住在北京的日本恋人[/font]
[font=楷体_GB2312]
[/font]
费志远个子很高,戴鸭舌帽,穿休闲西装,脖子上系着一条丝巾,看起来并不前卫。这个26岁的年轻人来北京已经4年了,老家是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专业是古罗马史,“Stylite就是古罗马的寺庙里坐在柱子上的那些人,我觉得他们穿得很好看”。

每个周末,费志远都会拿上相机,到后海、王府井和西单这样的地方去街拍。“我一般会递上我的名片,自我介绍一下我和我的网站,再和他们聊天,然后就可以拍照了。”费志远说,“我想相对于本地人来说,人们对‘老外’做这件事比较理解。”充分沟通的好处是,拍出来的照片很少会有不直视镜头的情况,而这在其他街拍照片中经常见到。

阿斯兰 2008-8-1 09:32

[img]http://img1.qq.com/luxury/pics/11969/11969596.jpg[/img][align=center]被诟病的中国式穿法,在费志远看来是另一种时尚[/align]
一个学古罗马史的人也可以谈论时尚吗?费志远觉得这不是问题,因为他只关心“好不好看”。他不怎么看时尚杂志,因为它们一方面很商业化,另一方面“写得也不好”。他的时尚理念更多地来自网站,比如TheFashionSpot和Style.com的论坛。经常被诟病的一些中国式穿法,在费志远看来并没有那么难接受,比如夏天女孩子们穿很短的尼龙袜配凉鞋,又或是有钱的老板们腋下夹一个手包。他觉得这就像北京老太太喜欢穿花衣服一样,外人看起来可能很怪或者好笑,但“存在就是有道理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人对美也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妈妈也爱穿花衣服,也许全世界的老太太都是这样的”。

不过,很多男士在穿西装时领带搭配不太讲究,这让费志远很不舒服,“他们的领带可能都是很贵的名牌,但看起来并不好看”。费志远比较不理解的另外一点是,北京人看起来实在是太怕冷了,明明开车的人和坐地铁的人很多,但“穿羽绒服的人还是太多了,波士顿的天气比北京冷得多,但是只要做好头部保暖,穿羊毛服装出去就可以了,因为羽绒服太臃肿,不好看”。

费志远的街拍是有选择的,很多情况下摆上一张照片,是想说明一个观点。他不太赞成把运动服装当成普通的衣服穿上街,也不太赞成在肌肉不太发达的情况下穿T恤,更排斥人造革和化纤面料,还有,“有些女孩的穿法实在太性感了,甚至有些穿法在国外看起来更像卖毒品的——但是她的本意又不是想穿得那么性感”。他更不满的是,这样的衣服,有的还是名牌设计。

阿斯兰 2008-8-1 09:33

[img]http://img1.qq.com/luxury/pics/11969/11969642.jpg[/img][align=center]费志远本人就是个爱秀的主[/align]
“我和我身边的朋友,很多人都买二手货。但中国人好像很难接受这一点。”费志远给记者看他的包,“这是我爸爸买的二手包,背了很多年,我觉得风格很好,就跟他要了来。”而他脖子上的丝巾,也来自于二手交易,摸上去手感很好,但并不是名牌。至于他身上的羊毛西装,则是找裁缝做的。

“在我的老家,裁缝的手工费很贵。”费志远说,“和成衣相比,找裁缝做衣服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很奢侈。”他很遗憾中国的裁缝店也越来越少,不过相对来说,还是个不错的选择。“找裁缝我可是专家。拿做西装来说,看看他用的是什么样的扣子,还有领子上的洞是不是真的,还是只是个线缝的假洞,基本上就知道了。服装市场里的裁缝,一般不如裁缝店里的手工好。而江苏、上海、浙江的裁缝技术普遍都很好——我听不懂方言,但是我可以问他们的老家是哪里。虽然价格也不见得很便宜,但是比买来的成衣穿起来好看多了。”

经常出差的费志远去过广州、杭州、丽江和兰州等地。在他眼中,北京是一个很“波希米亚”的城市,不是指着装风格,而是这个城市里的人有“相对粗犷的、波希米亚的、有创意的风格”,而上海则是“想要更儒雅的、时髦的、国际化的风格”。而从整体看,亚洲的风格普遍比较极端,“敢穿”,这一点以东京为最,“即便在纽约街头,也没有那么多化妆的男人”。而对亚洲的另一个印象是,“LV包包太多了,北京满街都是,日本更多,韩国人尤其喜欢。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亚洲人喜欢背夸张风格的包”。

在中国女朋友的协助下,他的中文说得越来越流利,还了解“在中国,我应该在和记者喝咖啡时买单”,甚至在评论《芭莎男士》“风格太极端”和“Kappa更像本土品牌”之后谨慎地表示“这个最好不要写”。

“我打算将来链接更多的街拍网站,再加上一些制衣工作室的链接。”在费志远看来,自己来自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他所在的城市正在流行的东西,这将在未来变成触手可及的生意。(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球街拍达人们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