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an68 2008-8-4 14:53
哈根达斯在美是普通冰激凌 中国人进入消费误区
[size=2]我们虽然舍得泼洒金钱,穿上了一身外国名牌的衣服、涂抹上一脸外国名牌的化妆品,开上了外国名牌的汽车,也住上了貌似外国风格与风情的房子,但我们的消费心理实在还远不够成熟。
[/size] 肖复兴
哈根达斯是美国的一种冰激凌,它前些年登陆中国,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成为一种高档食品,口味与品位都颇具小资情调,而成为都市时尚潮流的一种象征。记得前几年在北京曾经有这样的顺口溜流行:登长城、逛燕莎、吃哈根达斯冰激凌。在北京有哈根达斯专卖店,在一些大的外国牌号的超市里,都为哈根达斯设立了专售的冰柜,一个最小盒哈根达斯也要30多元,相比国产几元一盒的冰激凌,价格实在不菲。
我去过一次美国,在那里的超市里,看到也有卖哈根达斯的,但没有这样的显贵,也没有我们这里特殊的待遇。美国人告诉我,哈根达斯在美国只是一种普通的冰激凌,比它有名气、口味好、价钱贵的有很多。在超市里,它们和其他的冰激凌放在一起,价格比有的冰激凌还要便宜,如果赶上促销,5美元可以买两大盒,而在我们这里,这样一大盒起码要卖百元上下。即使数学功课再不好,也可以算得出其差价的比最少要在5、6倍之多。
问题是,这种在美国只是一种普通的冰激凌,为什么跑到我们中国这里,一下子就能够乌鸦变凤凰,立刻身价倍增?又是谁使得它有了这样的飞跃,如同普通的村姑摇身一变成为了身价不菲的冷美人、贵妇人?
有人说是我们这里引进哈根达斯的商家与哈根达斯共谋的结果。其实,客观的讲,这样的指责,也不尽然。任何一种商品在市场上的流行走俏,从顾客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都是顾客潜在参与其中的结果。也就是说,是顾客自己花了钱让这种商品热销,而成为了流行的时尚。这就像过去的戏迷捧红了戏子一样,大把大把地花钱而心甘情愿,不知不觉便跌入了商业流行的潮流之中。
哈根达斯在中国的走红,只能说是聪明的商家适时适地的揣摩到了顾客的心理,特别是在中国刚刚进入商业时代,人们刚刚告别了贫穷的年代,腰包渐渐鼓起来的时候,渴望进入世界的先进潮流,体味一把外国人的生活,因此,对国外许多的东西充满一知半解的好奇和虚荣心泛起的羡慕。这种心理首先会在消费领域里显现,哈根达斯不过是在这样的时代里众多进入中国消费领域里洋商品之一。在很多的时候,在很多人的口中,并非能真正品尝出哈根达斯和其他品牌的冰激凌的区别,与其说是胃口在作用,不如说是心理在作用;与其说是大家在消费哈根达斯,不如说是在消费一种来自外国的洋牌子。所谓货卖一张皮,这时候,牌子比内容重要,面子比钱重要,心比嘴重要。我们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消费的误区。
过去,我们曾经批判过我们民族崇洋媚外的心理。这种心理,其实现在依然残存,说到底,是一种大国又同时是一种弱国心理的显示。在政治和社会的语言系统里,我们往往会显示我们强悍的一面,但在消费的领域里,我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躬下了自己的腰身,觉得还是洋玩意儿质量更好些,也更对自己的胃口,可自己的心。
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不用多举例子,仅仅看看在化妆品的市场上,不是兰蔻、迪奥、香奈儿、资生堂等风情万种的香艳占尽风光?在汽车市场上,不更是丰田、本田、大众、别克、雪铁龙等几大牌子气势汹汹、威风凛凛地垄断与分割?在房地产市场上,虽然房子都是我们自己盖的,楼盘的名字却大多要起个欧郡豪庭、罗马花园、奥古斯邦城堡之类的洋名,楼书的宣传上要特别标明是北欧风情、美国小镇或地中海风格,离我们这里远而又远,见都没见过。在全世界,恐怕再没有我们这里如此热衷洋牌子,看重洋牌子,并且聚集着如此众多洋牌子的地方了。
有一次,我到服装市场买衣服,看见一位年轻姑娘在买一条牛仔裤,她指着牛仔裤上的商标对卖衣服的小伙子说:你这牌子不对呀,我上次在你这儿买的不是这牌子呀!小伙子对她说:你要什么牌子我这儿都有,我们这儿的商标有的是,都快成联合国了!
如此细想一下,有这样几乎普遍的消费心理作为基础,我们对美国一个普通的哈根达斯冰激凌如此热衷,将它化为消费领域里小资的一种象征,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只能说,我们虽然舍得泼洒金钱,穿上了一身外国名牌的衣服、涂抹上一脸外国名牌的化妆品,开上了外国名牌的汽车,也住上了貌似外国风格与风情的房子,但我们的消费心理实在还远不够成熟。